在北京冬奥会保供保运项目中,京辉氢能同样负责为“奥运火炬”及“氢燃料电池保障车辆”提供氢气供应、运输及加氢站建设和安全管理服务。京辉氢能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时,中国的技术还很不成熟,用车多是德国产。如今,福田、宇通等中国厂家生产的氢能源车辆,占据了冬奥舞台,技术更加成熟,氢能的使用,也能体现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绿色和科技元素。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冬奥会有望使用“清洁氢“,也就是中国氢能联盟提出的全球首个氢能分类标准,将氢气的制备按照温室气体排放量分为“低碳氢”、“清洁氢“和”可再生氢”,“清洁氢”碳排放阈值为4.9 kgCO2e/kgH2,而“可再生氢”同时要求制氢能源为可再生能源,也就是来源于自然的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
借力冬奥+政策扶持,氢能走上快车道
2021年2月7日,中国石油合资建设的太子城服务区加氢站正式投入使用,为冬奥会崇礼赛区50辆氢能源大巴供应氢燃料,加出中国石油加氢业务“第一枪”。未来,中国石油还将在全国范围投运50座加氢站。
中国石化规划,在北京、延庆及崇礼打造冬奥形象店50座。“十四五”期间中国石化将规划建设1000座加氢站,预计今年新发展加氢站数量将达100座,努力打造中国第一氢能公司。截至2021年9月,中国石化已在全国建成并投运加氢站29座,建成供氢中心6座,在建设中的加氢站27座。
值得注意的是,在明年冬奥会结束后,服务于冬奥会的氢能汽车并不会退出历史舞台,而将会继续作为城市公交、旅游客车,投入当地的日常使用。对于北京、延庆、张家口三地来说,冬奥带来的氢能机遇,有望孵化出完善的“氢能生态”,并开启氢能大规模民用进程。
比如,北京市规划,“十四五”期间,要建设47座加氢站,运输车将达到1000多辆。
张家口市规划,计划到2022年张家口市氢能及相关产业累计产值达到350亿元,建成液氢制造基地,形成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并在城市公交、物流、公务用车等领域实现规模化、商业化创新发展。《张家口氢能保障供应体系一期工程建设实施方案》中,计划到2022年冬奥会前,氢气产能实现10000吨/年。借助2022年冬奥会的重大机遇,在高标准、高水平举办好冬奥会的同时,冬奥会也将成为张家口向世界展示氢能产业发展的窗口。
在政策层面,氢能同样备受重视。
2021年全国两会上,氢能正式出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前瞻谋划未来产业”章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