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很难说霍利斯·威尔逊就是日本棒球界的播种人,当时有数千名外国人在日本当顾问,带过去的棒球种子可能有数百个之多。但运动的跨地域传播本身就像一嘴吹起一片蒲公英,人们一度以为军官道尔布迪是美国棒球的原点,但他本人从未承认,历史学家也很快推翻了他。威尔逊可能也是如此,但无论如何,由他执教的第一番中学棒球队在历史上留下了注脚,威尔逊本人也参加了一场“洋人对日本人”的棒球比赛,最终威尔逊帮助“洋人队”以34-11击败初出茅庐的本土选手——其中可能就有其他外教带出的球员。
除了一大批人引进来之外,还有一大批人走出去。19世纪七八十年代,相当数量的亚洲留学生赴美留学。在檀香山,日本、中国、菲律宾人等亚洲面孔也频繁出现在校级棒球联赛的赛场上。就在威尔逊引入棒球的同一年,日本留学生牧野仲显也将棒球带回了本土(同样在史册留名的还有日本工程师平冈弘)。挂着棒球的蒲公英随着轮渡、火车、战争和纯粹的热爱满世界飘荡,最终在这片地狭人稠的土地上,开出了别样的花朵。
平冈宏和他的球队
和美国一样,日本棒球迅速在校园开枝散叶,从初中、高中到大学,日本学生们迅速形成了自发的梯队体系。木棒挥击球体的声音响彻每片操场,早稻田大学和应庆大学之间的比赛甚至跨出了校园,引发了两队球迷间的骂战,最终官方不得不停办大学棒球比赛。
但官方的封堵无法阻挡民间挥棒的热情,四年后,三所大学组成棒球联盟——虽然其中的早稻田和应庆大学依然不能打比赛,两队只能隔着明治大学虚空过招,直到11年后,三校联盟扩为六校,这两支队伍才被允许正常交手。
由于缺乏赛马票那样撬开官方管制的税收杠杆,棒球场地过大、所需人员较多、社会影响不可控等问题,就成了棒球职业化的拦路虎。从1874年到1921年,棒球一直处于玩票阶段,辛苦拉起来的职业队伍也因为缺乏收入最终解散,日语中的棒球写作“野球”,也恰是当时日本棒球界的写照。
但是地下的火势已经开始蔓延,突破地表也只是时间问题。
身为1930年代的棒球明星,贝比·鲁斯见过了很多大场面:数万人的露天球场因为他的一次全垒打而陷入疯狂,孩子们奋不顾身地将棒球塞过围栏让他签名......但在1934年10月,当他带领一群MLB最出色的球员登上“日本皇后号”邮轮,启程前往日本,他也不会想到迎接自己的是怎样一番场景——50万日本人挤满了东京的街道,等待并庆祝这位美国棒球手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