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加强和改进青少年体育工作。实施体教融合行动,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常态化开展校园体育活动。构建社会化、网络化的青少年体育冬夏令营体系,开展青少年体育技能培训,使青少年至少掌握2项运动技能。广泛开展青少年冰雪运动,将冰雪运动知识教育纳入中小学体育课教学内容。将体育科目纳入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在大中小学校设置专(兼)职体育教练员岗位,探索先入职后培训等过渡办法,聘用退役运动员到学校担任体育教师、教练员。鼓励有条件的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设立体育相关专业。推动安徽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高质量发展。(牵头单位:省体育局,配合单位: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各市人民政府)
(二)提升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
6.构建竞技体育发展新模式。坚持举省体制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创新省优秀运动队组建模式,形成以政府办为主导、合作办为辅助、社会办为补充的新格局。建立优秀运动员公开选拔制度,完善输送政策,充分调动市县、高校和社会力量参与竞技体育的积极性。围绕“奥运争光、全运争先”目标,建立竞技体育项目发展潜力和价值综合评估体系,适时调整我省竞技体育项目布局,形成科学合理的竞技体育项目结构布局。(牵头单位:省体育局,配合单位:省教育厅、省民政厅、各市人民政府)
7.完善科学训练体系。加强优秀运动队复合型团队建设,构建以运动员为中心、教练员为首要、科医保障为基础的科学训练体系。健全教练员选拔、培养、引进、激励、保障机制,加大国际国内一流教练员引进力度。建立体育专业人才引进绿色通道。统筹省内省外体育优质科技资源,探索开展跨学科、跨地域、跨行业、跨部门体育科技协同创新工作,推进创新平台建设,提升我省体育科研攻关、科技服务和医疗保障水平。加强省优秀运动队训练基地建设,打造集“训、科、医、教、服”为一体的全国一流训练基地。(牵头单位:省体育局,配合单位: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卫生健康委、省数据资源局、各市人民政府)
8.完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加强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建设,推进市、县新型体校建设全覆盖,统筹各级体校项目布局,统一训练教学大纲,严格落实将体校义务教育适龄学生文化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有关规定,配齐配足配优文化课教师。加强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和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加快发展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深化省运会改革,畅通青少年参赛通道。(牵头单位:省体育局,配合单位:省教育厅、各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