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1928年的奥运会曲棍球项目只有9支球队参加,其中捷克斯洛伐克还在抽签阶段临时退赛。但这并不能消减印度曲棍球队的含金量。跨洋过海、第一次建队参加奥运会的他们,从第一场打到最后一场,把欧洲大陆这群老球痞打得一分未得,兵不血刃地拿到了第一块奥运金牌,这也是印度历史上的第一块金牌。
这种豪华到离谱的战绩迅速引起了全球关注,并激起了印度本土的无限自豪。队内主力德阳-昌德一人打进14球,几乎占到了全队进球数的一半。从那一刻开始,拿着木棍与金属棒、追逐着材料各异的圆球、以昌德为偶像的孩子们,就挤满了印度的每一块土地。
旗开得胜、积攒起群众基础的印度人乘胜追击,在四年后的1932年洛杉矶奥运会大杀特杀,又打出了曲棍球历史上的著名惨案。他们先是打了日本队11比1,日本球员赛后直言”被打懵了“。然后,他们又把曲棍直指东道主,打了美国队一个空前绝后的24-1。
就算在节奏偏快、得分偏高的上古时代,就算让美国队一半人都临时改穿印度球衣,也很难看到如此悬殊的比分。至今为止,24-1依旧是奥运会男子曲棍球历史上的最大比分。那场比赛中,昌德独中八球,另外一位印度名宿鲁普-辛格更是打进了10个球。
很难想象当时的美国队员是何种心情,那些热爱曲棍球的美国球迷们,会不会也在记者面前怒吼“xxx,退钱!”但张继科的父亲前脚还用巴西队长的名字给儿子取名,后脚看了国足输也门之后,就失望地让儿子放弃足球、改练乒乓球。这场24-1对美国曲棍球事业的影响也肉眼可见。那年的美国队虽然荣获铜牌,但真实原因是——当年的男子曲棍球一共就三支队伍参加。
本就对曲棍球不怎么感冒的美国大众,在这场比赛之后更加不愿拿起球棍,以至于在漫长的时间里,很多美国人都觉得曲棍球是“女子运动”。大学通常只赞助女子曲棍球队,男队更多用来接纳那些打不了橄榄球的学生,而美国的职业曲棍球选手,一般也会前往欧洲或澳大利亚的职业联赛,那里的水平更高,群众基础也更厚实。
而在1932年,美国队的噩梦还没结束,四年后的柏林奥运会,他们再次被印度人塞了满嘴鸭蛋,这回印度人没给对手任何机会,三场比赛总比分20-0,连一分都不让。不知是命运的巧合还是激发了被动技能,印度人连续第三次在总决赛暴揍东道主,他们10-0淘汰法国,在决赛舞台上8-1暴揍了德国队(据称赛后希特勒邀请昌德加入德国国籍,许诺他一个陆军商校的职位,但昌德拒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