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赛的压力、被期待的压力、肩扛着不可承受之重担的压力,普遍地存在于顶级运动员的身上。出现心理上的问题也并不是非常稀奇的事情。然而,即使如此,运动员们还是需要消化自己的问题,积极地就医治疗,让自己作为运动员、特别是团队一员的责任能够得到完成。上述的案例里,几乎所有人都没有因为心理问题而持续缺席过比赛,甚至外界对病情事实的了解,都需要主角自己主动披露。
事实上,运动员受到的各种压力,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必然现象。由于他们的高知名度,压力是完全不可避免的。而另一方面,这种高知名度在给予压力的同时,也为他们带来了常人难以企及的高收入和社会地位。因此,压力与收益,负面影响与正面加成,就像一个硬币的正反面。就像我们在谈论以“男/女友”设定为主打的偶像艺人时经常会说的那样----“你吃了这碗饭,拿到了贩卖人设带来的粉丝红利,就势必要承担它带来的私生活受限”。一个人,不可能只看着有利的那一面,并想着把不利的那一部分扔掉。
关于这一点,来自于达米安-利拉德的描述可能更能接近一个普通人的观点:“压力?不,兄弟,这只是打球而已。要说压力,那些无家可归的人,不知道怎么吃到下一顿的人更有压力;那些单亲母亲,每个月都为了房租而发愁的人更有压力。而我们只需要打一场比赛就能赚很多钱。别误会我的意思,NBA球员确实会有很多挑战,但把它们称为压力,这简直是普通人的侮辱。”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在如今的美国,保持(或者敢于公开展露在知名公开社交网站)类似利拉德这样朴素价值观的人已经不多了,似乎绝大多数人正如主播克莱-特拉维斯所说一样只敢站在政治正确一边,而向运动员要成绩仿佛已经带有原罪,剩下的只有“已经很棒了”“加油”“心疼”“你是最棒的”“抱走我家XXX”和“你还想让他怎么样?”……
的确,谁都不能怎么样,拜尔斯有退赛的权利,而每一个打算批评的她的人就不一定了,新时代的“体育精神”,大概就是如此。
作者:segl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