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胡鸿飞表示:“我们有三个目标。第一,至少拿到奖牌;第二,争取夺金;第三,朱建华能再次打破世界纪录。”
美国选手德怀特-斯通斯认为,朱建华是世界上技术最好的跳高运动员,但是他也强调,世界纪录保护者未必能在奥运会取得好成绩。
“1972年和1976年的奥运成绩都明显低于世界纪录,”斯通斯说,“而朱建华每次破纪录都是在理想的环境下,比如埃伯斯塔特,那里只能容纳4000人,设施很好,而且只进行跳高项目。而奥运会是带着特殊压力的比赛,总会有一些让人分心的事情,当天有1500米决赛、400米接力决赛,还有其他一些赛事,再加上人山人海的观众,这将是一场长达5小时的比拼。”
——3——
一语成谶。在洛杉矶备战的一个月里,朱建华的神经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中国运动员夺金的捷报无形中化为压力。领导和教练安慰朱建华,让他放下包袱,然而临近比赛,他紧张得无法入睡,念念不忘的只有2.40米的高度。
1984年8月11日,跳高决赛正式开始。赛前,ABC播放了一个朱建华的专题片,称赞他是一个具有不可思议力量的21岁年轻选手。
比赛开始,朱建华发现教练没有坐在熟悉的位置上,原来他们约定的座位被一名外国记者占据,胡鸿飞只能坐上看台。
朱建华从2.15米起跳,前四个高度都是一次通过,横杆升到2.33米时,场上还剩四名选手,除了朱建华之外,还有美国的斯通斯、瑞典的舍贝里以及联邦德国的摩根堡。第一次试跳,只有摩根堡过杆。之后,舍贝里第二次试跳成功,压力来到了朱建华这一边。
就在朱建华进行第二跳的准备活动时,1500米决赛出现了意外,英国选手奥维特瘫倒在跳高场地旁边的跑道上,比赛被迫中止。几分钟后,看到救护车仍未离开,朱建华告知裁判,放弃2.33米,直接挑战2.35米。
比赛重新开始后,斯通斯第三次试跳2.33米失败,直接退出了比赛,横杆升到了2.35米。朱建华两次试跳都没有成功,最终以2.31米的成绩获得铜牌。“当时,我的懊丧心情是难以形容的。我趴在海绵垫上,真想大哭一场。”朱建华回忆。
赛后,摩根堡的教练杜拉甘指出朱建华有几个环节出现了问题:第一,热身过早,时间过长。在奥运村朱建华热身了足足90分钟,杜拉甘认为只需要到达赛场后热身半小时即可。第二,朱建华的技术出现了瑕疵,助跑重心过低。第三,改跳2.35米,策略上出现了重大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