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冬奥培训学院的首批学员之一,季成也加入到滑雪战队中。经过理论培训后,在顶岗实习期,季成与其他九名学员参加了雪车和钢架雪车世界杯分站赛的工作,在德国和拉脱维亚接受国际专家的指导。他们从最基层的扫冰、搬撬体等工作做起,逐渐获得认可。作为裁判,他们首先要考虑运动员的安全,其次是协调各相关工作、保证赛事流畅进行,最后还要考虑观众的体验。季成打趣说:“扫冰确实很累,但只专注这件事,你会觉得很幸福。”
他介绍说,冬奥培训学院第一期总共培训了1055人次,开设了12个培训班,涉及的培训内容就是最难的那两个“三分之一”。得益于冬奥培训学院,包括季成在内,共有25位核心人员在授课结束后通过了国际雪车和钢架雪车联合会的国际裁判员资质考试。
季成作为钢架雪车裁判长助理参加了北京2022年冬奥会测试赛暨雪车和钢架雪车国际训练周和计时赛。他作为少数经历过北京周期全部相关赛事的核心NTO,负责协助裁判长完成竞赛组织、团队领导工作。本次赛事有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240名运动员参加,根据国际雪车和钢架雪车联合会的要求,赛事组委会必须在冬奥会开始之前提供给每个运动员40次滑行的机会,让他们适应新赛道。“熬战了23天,我们天天到岗,这是一个非常连续而繁重的工作。”季成说。
他认为,冬奥培训学院在冬奥周期里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尤其在从无到有的人才培养中,探索出了比较有效的培训模式”。疫情发生后,在原有培训无法继续的情况下,学院将培训内容从业务人才培训转移到冬奥文化的理论教育,通过与政府、媒体以及学校合作,开发了相应课程,实现为多业务口服务。
遗产丰厚 桃李芬芳
“冬奥会结束后,冬奥培训学院还是有很大的存在价值的。”胡斌说。
他认为,冬奥培训学院首先要做的,也是最重要的,是协助北京冬奥组委完成奥运会知识管理(OGKM)项目,将相关知识、资料交给国际奥委会,让下一届冬奥会举办地可以学习借鉴。
第二,冬奥培训学院将继续服务于带动更多大众参与冰雪运动的长期目标。“过去有人说‘冰雪运动不进山海关’,而现在我们山海关内冰雪运动的发展尤其显眼,北京的冰球、滑雪滑冰的参与人群都在扩大。尤其像崇礼现在通高速了,对滑雪爱好者来说太方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