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用10秒20作为一把标尺?因为在东京奥运会上,半决赛的入围门槛是10秒21。换言之,按照这届全运会的成绩,中国队至少有8名选手具有了冲击奥运会半决赛的水平。
与自己比,更凸显了本届比赛整体水平之高。2017年的天津全运会男子百米比赛,跑到10秒20多的只有苏炳添和谢震业,跑到10秒47就可以进决赛了。而这届全运会想要晋级决赛,最慢也要跑到10秒31。
更令人振奋的是,分别跑出10秒18、10秒24、10秒28的陈冠锋、邓智舰和陈佳鹏,都是00后。最小的严海滨,甚至只有刚满18岁,半决赛跑出了10秒31,之前的最快个人成绩为10秒22。而20岁的苏炳添,个人最好成绩是10秒28。
另外,未能晋级全运会决赛的何宇鸿,刚满20岁,2020年曾跑出过10秒18的好成绩。还有26岁的名将梁劲生,此前一直是中国4X100米接力队主力,在奥运会之前遭遇伤病,也曾跑出过10秒18,还处于恢复期的他,本届赛事将只参加接力比赛。
可以说,能够追随苏炳添和谢震业的脚步,有潜力冲击10秒大关的中国运动员,两只手都快数不完了。而且这一批优秀运动员之中,年龄结构很合适,有25岁左右的中生代,也有20岁左右的新生代。
这里单独说一下陈冠锋,作为苏炳添在广东队的队友,他出生于2000年2月5日,在2021年全国田径锦标赛上,他跑出了10秒06的惊人成绩。在苏炳添、谢震业、张培萌之后,陈冠锋已经是中国田径历史上第四快的运动员。
因此,不要因为苏炳添的光芒太过耀眼,而忽视了中国男子短跑的进步。
向科学要成绩苏炳添的成功不是终点
当然,目前来看,9秒83这样的成绩,对其他中国选手来说还显得有些遥远。苏炳添之所以成为苏炳添,也源自其罕见与稀缺。
就像当年刘翔一飞冲天,我们至今也没有等来下一个刘翔。苏炳添之后,如果有人对中国短跑有一些悲观情绪,也完全可以理解。
但如果回顾苏炳添的成功,除了他过人的天赋和勤奋之外,更应该看到科学训练的力量。
苏炳添副教授自己的总结最有代表性。在他作为第一作者的文章《新时代中国男子100 m 短跑:回顾与展望》之中,如此写道。
笔者的现任教练Randy Huntington,谢震业的现任教练Rana Reider,都是典型的“科研型教练”,整体思路是:以“冠军模型”为指导,通过高科技设备对运动员体能、技术、恢复等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监控,发现问题,寻找差距,制订个性化的训练方案,恶补短板。
2017 年与Randy 教练合作,所做的第一件事即参照“冠军模型”对笔者进行诊断和分析。针对体能(股后肌群力量和踝关节力量不足、主动下地速度和发力速率偏慢)和技术(起跑姿势不合理、前7步步长偏小、扒地技术不合理、呼吸和速度节奏不佳)存在的问题,制订针对性方案。经过一年多,笔者在上述技术参数和身体素质都得到明显进步,这是取得突破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