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换位思考,运动员也是普通人。
为了取得优异成绩,他们放弃其他的路,选择了竞技体育这座独木桥。如果最终没能登上领奖台,他们退役后,可能过得还不如「普通人」。
所以,请不要把运动员捧上「神坛」。
01
赢的不是荣誉,而是免死金牌?
在东京奥运会女子10米气步枪项目上,98年的温州姑娘王璐瑶未能发挥出正常水平,最终止步于资格赛。
比赛结束之后,王璐瑶发布了一条微博「各位抱歉,很遗憾,我承认我怂了,三年后再见吧~」并配上了一张自己的照片。
站在运动员的角度,这个「怂」字,本身是一种自嘲,而不是真正的怯懦。虽然使用的措辞和照片欠考虑,但倘若站在包容的角度来看,这更偏向于一种发挥失常之后的自我保护。
我们也可以理解为:「我是有实力的,只是出现了一些小状况,三年之后我还会回来的。」
但在网络大环境中,这种自我调侃往往被误解。
年仅23岁的王璐瑶,没有收到大家的安慰,迎来得却是无数的网络暴力。最终,她被迫删掉了微博,并进行了道歉。
没有人会在意王璐瑶在国家射击队选拔赛中,是以第二名的优异成绩拿到东京奥运会入场券的。
与此同时,很多人替杨倩庆幸,多亏小姑娘为中国队摘下了金牌。这块奖牌,除了荣誉的象征,更是她在网络上的「免死金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