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国家直接拨款,由体育管理机构调动社会资源和力量,统一培养、训练运动员。选拔出优秀的运动员,去国际赛场为国家争得荣誉,拿到奥运金牌。这个就是举国体制的模型,一直被体育爱好者吐槽。
这个模型的设计者其实是前苏联和东德,中国继承了这个模式,在奥运会取得了空前的成功。
另外一种体育发展模式叫做市场体制,就是把一项体育运动变成一个能够赚钱的行业,培养运动员是一种商业投资。发达国家采用的都是这种模式,他们实在太有钱,人均收入高,社会福利出色。年轻人有大把的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当某种爱好被很多人选择并达到一定规模,也就形成了产业。
足球、橄榄球、篮球,这些高度职业化的集体运动员,都发迹于大学。美国人把自己的爱好,当做自己的生命。体育就是最光鲜亮丽,最受人尊敬的爱好,超过音乐、电影、街头艺术,超过一切一切。
在名校里,最受人尊敬的角色不是校长,学霸,或者已经登上福布斯富豪榜单的老学长。可能是学校橄榄球队的教练,收入可能超过校长。如果一个学校的学生被NBA或者NFL球队选中,会是学校历史上最大的荣誉。
但是只有橄榄球、篮球、棒球等等高度职业化的运动,有这种待遇。绝大多数体育运动,无法获得大量的社会关注,运动员的收入也就没办法保障。
以女排为例,美国女排的实力一直是世界一流。然而美国并没有职业排球联赛,美国女排的球员大多数都在土耳其、意大利和中国的职业联赛打球。其余的球员大多数是大学生,即便如此,他们的实力和国内职业球员的实力没有区别。
市场体制和举国体制其实并不冲突,中国也在大力发展职业联赛和校园体育。美国、英国和其他西欧国家,也会效仿举国体制,建立国家层面的运动员培训中心。
美国奥委会有3家奥林匹克中心,由企业、民间机构或者个人捐款。这些捐款可以抵税,相当于美国用税收培养运动员参加奥运。
客观来说,举国体制是有缺陷和弊病的。运动员大多数时候都不受到关注,把一生都赌在了站在奥运领奖台的那一刻。这种价值观并不正确,但只要奥运会还在办,举国体制就一定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