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饭圈」的思维中,这样的battle无可厚非, 饭圈里的人们为了自己喜欢的一个人或符号进行造神运动。而在造神失败后,却也需要运动员自吞苦果。
在微博上,粉丝们也会为运动员建立 ,做数据、撕资源、骂对家、反黑净化。中国女排奥运小组赛成绩不佳,球员粉丝甩锅教练、谩骂队友充斥在微博评论区;新球迷想要加入到杨舒予的粉丝群中,需要关注「大粉」并在杨舒予 连续签到7天以上。
可以说,偶像明星「饭圈」中的规矩已经在潜移默化地渗透于体育圈中了。
03
体育饭圈化真的不可取吗?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如今「饭圈化」也已经成为了各个圈子中不断被讨论的议题。不仅是体育圈,在相声圈、摇滚圈、二次元纸片人圈等领域也有着相关的讨论,可以说是「万物皆可饭圈化」。
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也是市场的选择。事到如今,再让运动员回归几十年前纯粹封闭的环境中,显然并不现实。
我们在谈论女性体育的困局时,总会提到一条关于「钱」的问题,其实本质就是很多项目太小众,不出圈,吃瓜群众没兴趣,不关注。
那时,我们总是羡慕那些人气高的大项,那些「粉丝」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赛场前期的售票、现场的氛围、比赛的收视率,进而为体育明星带来了商业价值和丰富的收益。 长远地来看,强大的粉丝经济也能为体育项目有了更多的曝光度与话题性。
运动员的市场热度的确需要「饭圈化」来添砖加瓦,粉丝经济也的确是运动员吸纳品牌的一条路径,粉丝社群所产生的商业价值已经成为各大赞助商眼中的商机。也因此,成绩早已不再是评判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唯一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