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匠心精神”声名远扬,可在东京奥运会金牌制作上,备受质疑,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咱们接下来具体说一下。
先来看看背景:3名奥运冠军反映金牌“掉皮”
东京奥运会结束仅半个月左右,我们的蹦床冠军朱雪莹,在分享个人动态时,透露自己的金牌被抠掉了皮。她表示,自己 起初是看到金牌有一个污渍,在擦拭无效后,尝试性地抠了抠,没想到把“皮”抠下来了。
紧接着200米个人混合泳冠军汪顺的金牌出现了同样的情况,表示:“ 抠了几下,就不敢再抠了。 ”
然后体操奥运冠军邹敬园发声,说道:“ 不细看的话,看不出来,但我的金牌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铜牌并没有!
由此,关于日本“偷工减料”的质疑声兴起,大家纷纷调侃,这是“金牌巧克力”。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再来看一下日本金牌的制作流程和标准
制作流程:根据相关公开资料显示, 日本造币局将20人划分为4人一组,每天工作8小时,完成15至20枚奖牌, 工作量看起来没有那么大,为了就是让第一枚和最后一枚奖牌保持一致,这样的流程已经跟严谨了。
制作标准:随着奥运会举办的次数增多, 金牌早已不再是纯金,而是镀金,含金量最低为6克 。东京奥组委无论从奥运村还是其他设施,都在宣扬节约,因此东京奥运会的金牌,势必会卡在这个标准线上,其他的成分就是白银。据悉, 这一次的东京奥运会奖牌尺寸为85mm,厚度在7.7mm到12.1mm之间,金牌的总质量为556克。
不过这一次东京奥组委采用的成分,都是从回收电子废品中提取出来的,整体质量肯定不如以往。这一点也是网友不满,认为金牌质量过差的主要原因。
最后来看看东京奥组委是如何回应的?
在朱雪莹发布完动态后,迅速引起关注和热议,有记者也在第一时间向日本造币局提出疑问,当时的回应是等待奥组委回应和调查。
如今一天之后,奥组委的最新回应是样的:“ 即使把涂膜剥去,也不会影响奖牌的质量! ”另外解释到,之所以会有这种情况,是因为在金牌的外部加了一层保护膜,目的是防止出现凹痕、污渍、划痕等,由于材质的问题,决定了早晚会有脱落的一天。并说明掉的这一层“皮”,并非镀金。